Content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科學

主講:丁一匯

氣候變化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它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活動。在《氣候變化的科學》這門課程中,丁一匯院士講帶領大家從如何知道氣候在變暖,氣候為什麼會變暖,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天氣,2℃閾值緣何而來,怎樣預測氣候變化以及什麼是地球工程等六個問題入手,用詳實的觀測資料闡述和詮釋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

丁一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家委員會委員。曾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共同主席,參與中國第一到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是我國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知名學者。


12 DVDs (Mandarin) / 2017 / 3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城市中的災害

主講:鄭大瑋

本課程分三部分:
1. 城市為什麼多災,用北京暴雨洪澇和城市霧霾兩個公眾熟悉的案例引入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損失,提高人們對災害形成原因及應對策略的關注度。從城市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與城市災害鏈兩方面闡述城市多發災害的原因。
2. 城市中的地質災害,通過對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與沉降的介紹,形成公眾對各種地質災害的正確認識,減少恐慌的同時提高公眾對地質災害的應對能力。
3. 城市常見災害與減災工程,上天的懲罰——城市氣候災害:用城市熱島、暴雨內澇、霧霾與大氣污染、沙塵暴、乾旱缺水、低溫冰雪和雷電等案例闡述氣候災害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影響極其對策。
物種的報復——城市生物災害與公共衛生事件:通過對有害生物、人獸共患病、急性傳染病疫情和群體食物中毒的介紹,完善公眾對有害生物及其危害途徑的認識,增加公眾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形成原因的瞭解,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自釀的苦果——城市人為災害:通過對火災、公共場所群眾性踩踏事故、生命線系統事故和其它城市人為災害的介紹,增強公眾對城市人為災害的防範意識。

鄭大瑋,歷任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氣象系主任,北京減災協會常務理事。現任農業部減災專家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專家組成員。


3 DVDs (Mandarin) / 2016 / 75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季風和氣溶膠相互作用

主講:吳國雄、張小曳、李占清、張人禾、李建平、張人一、周天軍、符淙斌

該系列講座圍繞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展開。分別就氣象條件在持續性強霧霾天氣發生中的作用、大氣污染對中國季風的可能影響、亞洲人為氣溶膠的區域和全球影響、中國東部氣溶膠-雲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不同時間尺度季風-氣溶膠相互作用、氣溶膠強迫在20世紀後期東亞夏季風環流減弱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吳國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國雄院士多年來一直從事天氣、氣候動力學、大氣環流動力學、氣候系統模式發展和數值類比的研究,在天氣和氣候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的成果。他在國際上首創濕傾斜渦度發展理論(SVD)和全型垂直渦度方程,成功地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渦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發展機理,揭示副熱帶高壓形態變異的成因和副熱帶季風——沙漠共生的機理;證明原始方程中的無加速定理以及大氣運動的動力強迫和熱力強迫的調配率;開展創新性氣候動力研究,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學者關於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究,提出熱力適應和青藏高原影響的“感熱驅動氣泵”理論,證明了海陸熱力差異和大地形對亞洲夏季風不同分支系統形成的不同貢獻;在國際上首次把亞洲夏季風爆發分為有機聯結的三個階段,證明由於中高緯度的強地轉性和斜壓性使其海氣相互作用的特徵與熱帶顯著不同。

張小曳,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大氣氣溶膠及其對天氣氣候和環境影響的研究,擔任過兩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是全球大氣觀測(GAW)計畫/氣溶膠委員會和國際環境污染和大氣化學(OPAG-EPAC)計畫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為IPCC AR4、AR5 WG1主要作者之一、AR5綜合報告評審專家、國際SCI期刊”Tellus B”編委,“Atmospheric Research”副編輯。

李占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諮詢專家,國際氣溶膠產品評估工作組長,中美重大合作專案首席科學家。主要研究課題為氣溶膠、雲、輻射、降水及其相互作用,地面與大氣環境,遙感技術與應用等。在地球輻射平衡、雲吸收、氣溶膠直接與間接氣候效應等科學問題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張人禾,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熱帶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和亞洲季風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其中SCI(E)收錄刊物論文80餘篇。

李建平,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非線性氣候動力學與可預報性、季風、環狀模(北極濤動和南極濤動)及其對中國氣候的影響、數值模擬與計算等。擔任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專案首席科學家。

張人一,北京大學特聘教授。研究涉及大氣化學、大氣物理、氣候等等多個領域。多項突破性發現對人類活動對環境、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具有指導意義。包括發揮性有機物(VOC)的光化學氧化、氣溶膠的生成、生長和理化特性、城市和區域性空氣污染、大氣中關鍵量氣態和顆粒態化學組成檢測、評估氣溶膠—雲—氣候體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周天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氣候模擬、海氣相互作用和亞澳季風變率、東亞氣候變化。提出EASM年代際變化與全球季風的聯繫,揭示全球陸地季風區域面積近50年的減少趨勢,證明海洋年代際變化(主要是熱帶大洋增暖)對全球陸地季風和東亞季風減弱的強迫作用;揭示東亞氣候年際變率的兩種主導模態和相關連的海氣相互作用過程;揭示影響亞澳季風降水年際變率主導模態可預報性的過程。

符淙斌,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學家。長期從事氣候和全球變化研究,是最早參與國際全球變化科學領域開拓工作的中國學者之一。並在熱帶海洋—大氣互相作用、季風氣候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氣候突變及其對全球贈暖的回應和區域氣候類比等前沿領域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成果。


10 DVDs (Mandarin) / 2016 / 2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大氣灰霾的追因與控制

主講:賀泓、賀克斌、張遠航、王躍思

本系列課程共四位主講人。賀泓的主要內容是大氣二次顆粒物生成與灰霾研究,涉及二次顆粒物與灰霾成因之間的關係,灰霾難以治理的原因及啟示與建議。賀克斌的報告內容為中國大氣複合污染源清單建立與控制策略,介紹了問題的背景與研究進展,結合應用案例得出結論。張遠航主題為大氣污染源解析技術與集成應用,分析了大氣污染來源的複雜性,來源解析的方法與特點和源解析技術的不確定性。王躍思主要介紹了大氣霾污染觀測系統研究,介紹了最近進展,提出了解決方案。

賀泓,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主要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催化、非均相大氣化學和灰霾成因、柴油車尾氣催化淨化、室內室氣催化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餘篇。

賀克斌,清華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大氣污染與控制研究,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高級會員及美國SAE會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污染控制專家組成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交通專家組成員。

張遠航,北京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於大氣環境化學的研究工作。目前關注的領域在應用層面上,主要是城市和區域的空氣品質的控制和改善,在大氣污染形成機理層面上包括臭氧化學和氣溶膠化學。近年來,在區域臭氧形成機制、大氣氧化性和氣溶膠的光學性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王躍思,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大氣化學與環境,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先後主持國家863、973和地方環保項目或課題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4 DVDs (Mandarin) / 2015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可識霾的真面目

主講:楊元琴

本課程中向學習者介紹了霾的定義與成因、有關PM2.5與PM10的基本常識、大氣溶膠的組成成分、霧與霾的區別與轉換、形成霾的氣象條件、霾的氣候變化特徵、危害、典型事件以及在面對霾時,我們該做出何種應對策略。

楊元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計算大氣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承擔國家863、973研究項目,對空氣污染、霧、霾、沙塵天氣影響機理及預測方法有深入研究。


4 DVDs (Mandarin) / 2015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趨利避害說大霧

主講:楊元琴

本課程中向學習者介紹了霧的定義與成因、形成霧的氣象條件、如何識別霧、霧的氣候變化特徵、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以及在霧即將來臨之際,我國氣象科學家的監測與應對策略。

楊元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計算大氣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承擔國家863、973研究項目,對空氣污染、霧、霾、沙塵天氣影響機理及預測方法有深入研究。


4 DVDs (Mandarin) / 2015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人類活動與災害

主講:鄭大偉

本課程從近幾年發生的大災的情況介紹引入主題,為我們介紹從什麼是災害,災害都包括哪些種類和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三個方面闡述災害,增強公眾對各種災害的理解,為有序的減災打下基礎。進而從無限制掠奪資源,破壞生態的惡果,人類無序工程活動,不安全行為是生產事故主要原因等方面介紹了一些曾經大眾熟知的或正在經歷的災害其實是無序的人類活動導致加劇的。繼而從災害與資源的相對性,災變與生物進化,減災促進科技進步,減災促進經濟發展,減災促進社會進步幾個方面辨證地闡述了災害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關係,讓我們正確地面對、認識和應對災害。

鄭大瑋,歷任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氣象系主任,北京減災協會常務理事。現任農業部減災專家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專家組成員。


2 DVDs (Mandarin) / 2015 / 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沙塵天氣何處來

主講:楊元琴

本課程中向學習者介紹了沙塵的定義與成因、形成沙塵暴的氣象條件、如何識別沙塵暴、沙塵暴的氣候變化特徵、沙塵暴的危害、以及在沙塵暴即將來臨之際,我國氣象科學家的監測與應對策略。

楊元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物理學會計算大氣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承擔國家863、973研究項目,對空氣污染、霧、霾、沙塵天氣影響機理及預測方法有深入研究。


4 DVDs (Mandarin) / 2015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Price on web-site may not be current and is subject to modification by quotation***



Email :
inquiry@learningemall.com

Websites :
http://www.learningemall.com [ English ]
http://www.learningemall.com.hk [ Chinese ]

Follow us: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