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能源利用


能源利用



從垃圾圍城走向零廢棄之路

主講:張伯駒

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產生上億噸的垃圾。現今,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於垃圾的“包圍之中”,城市固體生活垃圾總量已位於世界高產國前列,增長率居世界首位。

本課程核心問題圍繞垃圾圍城的現狀、成因、影響等,通過國際趨勢以及成功案例,探討解決垃圾圍城的“中國式出路”。第一學時,通過數位、圖片、視頻素材等為大家展示垃圾圍城的現狀、產生的危害以及解決的緊迫性,詳盡分析造成垃圾圍城的原因及中國垃圾處理的困境;第二學時,老師通過展示處理垃圾的國際趨勢,詳盡剖析國外垃圾處理的案例,探討如何通過推動垃圾善治、廢棄物生命週期管理、垃圾前端減量體系、利益相關方的責任義務的理清關係等,達到走向零廢棄之路的終極目標。

張伯駒,現任自然之友總幹事,先後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擁有管理學學士和社會科學碩士學位。在為自然之友服務的同時,擔任宜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創始理事、《中國環境綠皮書》編委等社會職務。曾任濟溪環境交流網路(GSEAN)創始合夥人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青年顧問。多年來,張伯駒深入推動環境保護政策立法宣導、公眾參與、城市垃圾管理、自然保護區善治等領域和議題,同時,他還是中國零廢棄聯盟的主要創始人。


4 DVDs (Mandarin) / 2017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家庭低碳改造

本課程主要講授家庭低碳改造小妙招,包括節約用電、節約用水、廚餘堆肥、家庭綠化等內容。

5 DVDs (Mandarin) / 2017

[Go top]

>>> Add Cart <<<


低碳居家與社區節能減排

主講:李皓

該課程依照從理論到實踐的思路,先從理論層面幫助人們建立減排的概念,學會計算碳排放量;然後從實踐層面指導人們在居家生活中減少碳排放;最後提出人類應創建全新的生活模式,以地球可承受的能力,實現宜居生活的目標。

李皓,環境科普學者,1994年獲德國漢諾威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曾任國際環境影視公益機構TVE中國項目協調員,2001年創辦了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引進並譯製了國際環境教育片400餘部,現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在“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設了“環境縱觀”專欄,發表環境科普文章近百篇。


4 DVDs (Mandarin) / 2016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可再生能源互聯網

主講:褚君浩、余貽鑫、查亞兵、黃如

系列講座主要由褚君浩、余貽鑫等五位國內從事可再生能源互聯網領域研究的院士專家擔綱主講,介紹該領域的科學前沿問題。為了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各國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尋求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存在地理分散、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特點,難以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產物——能源互聯網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該系列從太陽能利用的若干問題、智慧電網、微電子技術以及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分析等角度對能源互聯網驚醒講解,希冀通過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解決中國能源困境,擺脫碳經濟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

褚君浩,中國科學院院士,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開展了用於紅外探測器的窄緊帶半導體碲鎘汞(HgCdTe)和鐵電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余貽鑫,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長期結合電力系統工程實際進行深入的電力系統穩定性理論研究,特別是在電力大系統安全監視、防禦與控制中域的方法學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的國際先進成果。在城市電網優化規劃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電網規劃理論、模型與演算法,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功能完整和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城市電網規劃系統,已用於近千個實際規劃專案,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了這一技術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查亞兵,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系統建模和模擬理論方法研究,主持國家863高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武器裝備預研基金、武器裝備預研等十餘個科研專案。在概念建模、智慧虛擬實體行為建模、模擬系統集成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服務於武器裝備研製、模擬訓練、作戰類比等系統的建設和應用。

黃如,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微電子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微電子器件技術及其相關電路應用等方面,先後主持了近20項973課題、863課題、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專案等。已合作出版著作4本,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6 DVDs (Mandarin) / 2016 / 1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能源動力與科學用能

主講:徐建忠、過增元、何雅玲、姚強、宣益民、郭烈錦

系列講座主要由徐建中、過增元等五位國內從事能源領域研究的院士專家在能源動力以及科學用能方面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講解與闡釋。能源動力在國家發展的全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用能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基礎,該系列講座從能源系統的合理配置和用能過程中物質與能量轉化的規律與應用等等多角度的探索研究,講述如何通過能源動力和科學用能的實踐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該系列講座涉及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瓶頸,是始終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是保衛國家安全,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障,也是始終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徐建忠,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提出了葉輪機械三維激波關係,發展了三元流動理論,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跨聲速流動和黏性流動的數值解法,並將科研成果成功地用於工程實踐。承擔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專案、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專案、863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分散式能源系統、燃氣輪機和航空航太動力裝置內部流動、節能和科學用能能源的清潔利用、風能利用、太陽能利用等。

過增元,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熱學新理論及其應用、微尺度流動與傳熱、節能理論和傳熱強化技術等。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2)、三等獎(1995)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一項和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出版專著有《電弧和熱等離子體》《熱流體學》《場協同原理和傳熱強化新技術》和《對流傳熱優化的場協同理論》等。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現任西安交大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製冷學會熱力學與傳熱過程B1委員會副主席。發表英文期刊24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50餘篇,SCI收錄230篇。

姚強,清華大學教授。現任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清華-劍橋-麻省理工低碳大學聯盟執行主任,清華-力拓資源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美清潔能源中心潔淨煤技術聯盟首席科學家。目前主要從事清潔能源和大氣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主要課程為《燃燒理論》、《燃燒學Ⅱ》和《能源科學研究中的失敗案例討論》。

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五屆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傳熱傳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總裝衛星系統技術專業組專家,國防973專案技術首席。長期從事能量高效傳輸與控制研究,解釋了納米流體能量傳遞機理,建立了納米流體能量傳遞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建立了紅外輻射特徵分析方法。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26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授權發明專利12項。

郭烈錦,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是我國多相流熱物理學科和氫能製備方面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主要研究高效潔淨能源動力系統及熱功能轉換,以及傳遞過程中的多相流動與傳熱傳質,油氣開採及混輸中多相流及其熱物理測量,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的高效可再生轉化與氫能規模製備及利用等方面的理論與關鍵技術。


6 DVDs (Mandarin) / 2016 / 1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我國電氣工程新技術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

主講:嚴陸光

本課程從電氣工程領域出發,分別就其概況、發展方向、工業展望以及發展建議四個方面展開闡述。重點講解了我國電氣工業的發展概況,以及根據發展概況,結合近年來對電氣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的研究,對近期部署的主要工作提出七點建議,包括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的普及;高效、清潔、低碳排放的煤電;智慧電網產業的推進;磁浮與直線驅動電氣化交通的完善與發展;應用超導產業的前進以及節能與提高能源效率。

嚴陸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嚴陸光院士長期從事特種電工裝備研製和電工新技術研究發展工作。在我國開創了大能量電感儲能裝置的系統研製;在超導電工領域,領導進行了多方面應用基礎研究,積極宣導與促進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


2 DVDs (Mandarin) / 2016 / 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宜居城市的環境管理

主講:李皓

該課程借助國內外大量的環境設計案例,以對照的方式說明問題,並提供利用自然的力量改善環境的做法,宣導繼承中國古人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與智慧,讓我們的城市真正回歸綠色和宜居。

李皓,環境科普學者,1994年獲德國漢諾威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曾任國際環境影視公益機構TVE中國項目協調員,2001年創辦了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引進並譯製了國際環境教育片400餘部,現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在“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設了“環境縱觀”專欄,發表環境科普文章近百篇。


6 DVDs (Mandarin) / 2016 / 1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宜居環境的設計要素

主講:李皓

該課程從成語“水深火熱”“風調雨順”引入古人的宜居概念,指出風、調、雨、順是宜居環境的四大要素;接著以束河古鎮、麗江古城為例,展示了古人建宜居環境的方法;進而揭示了現代設計,例如城市擴張、地表硬化、高樓林立等給城市帶來諸多的環境問題,引導人們從中國古代建築中找到解決環境難題、建設宜居家園的智慧和門徑。

李皓,環境科普學者,1994年獲德國漢諾威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曾任國際環境影視公益機構TVE中國項目協調員,2001年創辦了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引進並譯製了國際環境教育片400餘部,現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在“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設了“環境縱觀”專欄,發表環境科普文章近百篇。


4 DVDs (Mandarin) / 2016 / 10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源的需求及其對策

主講:汪繼強、夏定國、郭孔輝、陳清泉、艾新平

該主題講座系統介紹了電動汽車的技術現狀、實際應用及發展趨勢,指出製造低成本與高安全性兼備的電池是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援引大量實例詳述了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對電動汽車性能起到的不同作用,並對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指出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動汽車產業化之路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汪繼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子十八所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高級顧問。長期參與鋰電池基礎與技術發展以及成果轉化研究等工作。曾先後在廈門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進修。1985年回國後受聘擔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曾主持研究所新型化學電源領域預先研究與若干國家大型專項工程配套電源產品的研製工作等。

夏定國,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先進電池材料理論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高等學校拔尖人才。研究領域涉及鋰插入化合物、低鉑及非鉑催化劑和電化學治理微量有機物污染的廢水。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八六三、九七三和省部級專案的研究。

郭孔輝,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模擬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我國汽車行業著名專家。在輪胎力學、汽車動力學以及人—車閉環操縱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是我國最早把近代系統力學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科學研究的學者。我國汽車操縱穩定性、平順性、制動與驅動穩定性以及輪胎力學等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我國汽車輪胎力學的主要奠基人。

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士,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講授,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世界電動車協會的創辦人及輪值主席,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他提出了電動車的工程哲學,揭示了電動車的系統集成與優化設計規律,發明了多種電動車專用的特種電機及其控制裝置,研製了多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為現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2013年獲頒世界工程師組織聯盟傑出工程勳章。

艾新平,武漢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電化學能源材料與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安全性技術,以及高比能鋰-硫電池二次電池,提出並發展了電壓敏感隔膜、熱敏感電極、熱敏感材料等安全性新技術。


5 DVDs (Mandarin) / 2015 / 125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光電能量轉換和低碳地球

主講:褚君浩

本課程內容主要分四個方面,第一是引言,第二是發展太陽能電池的應用,第三是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第四部分則是關於能源互聯網。褚君浩院士詳盡介紹了矽基光伏電池,薄膜電池和光伏電池這三代太陽能電池的利弊和發展。

褚君浩,中國科學院院士,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開展了用於紅外探測器的窄緊帶半導體碲鎘汞(HgCdTe)和鐵電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3 DVDs (Mandarin) / 2015 / 75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生物能源由何而來

主講:傅鵬程

本課程是有關生物能源的基礎性知識篇章,知識層次相對簡單,同時素材呈現相對也較豐富,老師通過太陽能為所有能源的基礎為切入點,運用化學公式中“碳”元素為線索,為我們分辨生物能源有哪些因素組成,此外本課程還簡單介紹了生物能源的優勢與現階段開發利用情況等等。

傅鵬程,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藻類生物能源與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能源、藻類生物技術、海洋生物共生現象及應用等。


2 DVDs (Mandarin) / 2015 / 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生物質能源與現代生活

主講:傅鵬程

本課程主要介紹了生物能源的現實運用,從農村低碳生活入手,再談工業生產中生物資源的迴圈利用,以及現代生活中使用生物質能的情況和發展前景。本片重點介紹了幾種生物能源轉換利用技術,包括生物質直燃技術、生物質氣化技術、生物質液化技術和生物質緻密成型技術。這部分內容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知識點相對集中,且知識層次較高。

傅鵬程,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藻類生物能源與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能源、藻類生物技術、海洋生物共生現象及應用等。


2 DVDs (Mandarin) / 2015 / 50 minutes

[Go top]

>>> Add Cart <<<

***Price on web-site may not be current and is subject to modification by quotation***



Email :
inquiry@learningemall.com

Websites :
http://www.learningemall.com [ English ]
http://www.learningemall.com.hk [ Chinese ]

Follow us: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