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社会人文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人的生存与发展



村小的孩子

导演: 蒋能杰

本片为蒋能杰导演留守儿童系列的其中一篇。随着社会发展与城市化的加快,越来愈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他们留在乡下的孩子便成为所谓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们因为父母的长期缺失,成长的路上问题重重,而这些问题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当你去问孩子们的梦想时,孩子们很可能依然会说想去打工。

DVD (Mandarin) / 2015 / () / 94 minutes

>>> Add Cart <<<


最後的棒棒

导演: 何苦

纪录片《最後的棒棒》以老黄、老甘、何南等6名“棒棒”作为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讲述了“棒棒”对山城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棒棒”是山城重庆一种极具名片效应的服务行业,也是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当中具有鲜明代表性的群体。改革开放之初,重庆落後的交通状况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而这一时期,大量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於是,靠着一根“棒棒”和与生俱来的力气在车站码头等物资集散地挣钱致富的“棒棒”开始出现、开始聚集。

三十多年来,有人唾?棒棒衣衫不整、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影响市容;也有人感慨,今天的重庆城,很大程度上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来的。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千千万万“山城棒棒”把一种叫做“爬坡上坎、负重前行、敢於担当、不负重托”的品格注入西部山城、融进中华精神的时候,他们的行业却也正在把没落的背影留给一个崭新的城市,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个行业的没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们的背影,无法挽留;但是,他们的故事,值得品读。

第一集 都市边缘
第二集 无奈坚守
第三集 年的味道
第四集 倒春之寒
第五集 人性方圆
第六集 春的召唤
第七集 城乡之间
第八集 最後通牒
第九集 十字路口
第十集 盛夏光景
第十一集 全面沦陷
第十二集 爱在仲秋
第十三集 大寒之後


13 DVDs (Mandarin) / 2015 / () / 325 minutes

>>> Add Cart <<<


180台DV的故事

导演: 张艺谋

《180台DV的故事》是张艺谋导演义务执导的首部纪录片作品。

《180台DV的故事》是一部探索中国偏远地区青少年儿童内心世界的作品:它将向我们展示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和愿望,表达他们的现实状况和需要。

此次纪录片拍摄於四川省苍溪县,其核心内容都将由孩子们自己完成拍摄,新颖独到的拍摄手法,是纪录片史上一次大胆的命题尝试与创作方法的突破。摄制组开创性地把180台DV发放给当地儿童,教他们自己拍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本片将塑造山村孩子的群像,还孩子们一个只属於他们的影像世界。孩子们通过DV,在学校课间、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等自由的空间里记录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摄制组通过每天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整编和梳理,提出影片的主题概念——“无人陪伴”,揭示事件的开端、发展与核心。这里没有“大人”的介入和干涉,只有他们的默默的关注和支援,孩子们的视角将带领观者回归童年时的单纯。同时,摄制组还重点走近部分孩子的学习及生活,通过“中秋”、“过年”、“父母返乡”、“开学”等几个重要主题事件,原汁原味地记录苍溪地区儿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表现了儿童内心的真正诉求。

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也是一次具有时代特徵的实践活动,这是一次关於中国西南部一个县级地区的儿童想法的客观反映,也是一次对未来儿童公益事业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它承载了张艺谋导演对中国儿童公益领域的深入思考和真诚创作,也将引发更多的社会关注。


DVD (Mandarin) / 2014 / () / 40 minutes

>>> Add Cart <<<


金色时光

导演: 李曼华

86岁的李安格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技术顾问,後来曾受命组建中国少年女排希望队,寄望通过培养新生力量有一天把冠军再夺回来。壮志未酬人已老,退休後的李安格听到张雨生的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有感而发,改编了歌词,写出了《我的希望不是梦》,没有受过任何音乐专业训练的他自此迷上写歌,并组建了“金色时光”老年合唱团。85岁那年,他决定要在自己86岁生日的时候搞一场个人作品合唱音乐会。

电影《金色时光》以真实纪录的方式跟踪拍摄了李安格和他的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老夥伴们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这个音乐会梦想的追梦之旅。片中也贯穿着他跟80岁还在坚持每天打网球的老伴以及天生智障的46岁女儿之间的亲情故事。


DVD (Mandarin) / 2014 / () / 90 minutes

>>> Add Cart <<<


导演: 刘德东

本片讲述了发生在湖北宜昌一座叫“尖山”的山头中一对八旬老夫妻的感人故事。尖山曾是导演父亲劳改下放的地方,刘德东为完成对生死相隔20多年的父亲的追寻,跟踪拍摄了这对在父亲老屋里居住着的老夫妻。通过影像二十年前後的对比,刻画了这对失子丧女的老夫妻在山中独自过活的坚励岁月。

镜头揽尽老人们生活中的琐细场景,包括老头处死了屡教不改咬死小鸡的三腿猫,别无选择地宰掉了患有自闭症不肯出屋的小牛犊。生存的法则真实而残酷,谁都无法免於其外。本片在人类学上的意义,是中国纪录片在呈现个体生存方式上,注入的一股新的清泉。片子取名《泉》,正取自老夫妻生活的重心,山上的一口老泉。导演在一年多全接触的拍摄之後,既完成了对自己童年的追溯,也完成了对中国农民顽强生存精神的表达。


DVD (Mandarin) / 2013 / () / 76 minutes

>>> Add Cart <<<


寻找回来的世界

过去,每个人生活所经历的时空,不管生活怎麽缤纷,时空如何变幻,一旦走过,过去,就成为永恒的存在。

北京,古老又崭新的都市,一日千里的城市建设改变着时空进程,也重组着城市里每个人的生活。那些养虫泡澡、提笼架鸟的老北京,在自己的城市,在地处偏僻、硕果仅存的老澡堂子——双兴堂里,却泡出了不可治癒的乡愁,过去,是再也回不去了。

城市,让生活更庞杂,更便捷,更多样、更新鲜……可是,美好的城市生活,一定要吞噬记忆,才能与过去告别?

双兴堂,也要被拆了,於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记者,努力地想用自己的镜头,留住过去的影子。

本片试图寻找的,也许是一个再也寻找不回来的世界,因为到下一刻,现在就是永存的过去,本片只是想探寻,过去,如何指向未来……


DVD (Mandarin) / 2012 / () / 47 minutes

>>> Add Cart <<<


我也要成名

“我们是为了出名才说相声呢?还是为了相声而说出名呢?”带着这个问题,影片记录了80後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的老板——高晓攀——的一段奋斗经历,也是高晓攀和包袱铺的夥伴们一起成长的历程。

高晓攀和嘻哈包袱铺因“80後相声”红遍京城,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高晓攀在包袱铺说相声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喧嚣的社会磨平了棱角?还是躁动的心灵迷失了方向?

高晓攀的困惑伴随着包袱铺的转型,一起艰苦创业的演员们一个个要离开了他,高晓攀变了?嘻哈包袱铺变了?还是演员们自己变了?自信满满的高晓攀变得不安与困惑。被称为80後的这一代青年人,如何开始真正了解这个世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怀着梦想,要在这个时代中实现。在与时代和社会的碰撞融合中,坚持最初的梦想,是始终如一,是顺时而动,或是不知不觉中异化与迷失?高晓攀和他的夥伴们是在坚持,还是正在放弃,或者选择坚持的本身就是放弃……这不仅仅是关於“80後”的故事,更是一个关於坚持与放弃的故事。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高晓攀和他的夥伴们能体味到成名与寂寞交锋之後真正的宁静吗?


DVD (Mandarin) / 2011 / () / 48 minutes

>>> Add Cart <<<


小天真 大寂寞

这是一个北京退休老工人的故事。

他爱画画,爱唱歌,爱说相声,自称是老工人艺术家;他喜欢吹牛,漏洞百出的故事常令人啼笑皆非……

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希冀在公园的个人演唱会中能得到自我肯定。

没有人想去了解他,或许每个人都把他当成了一个笑话,他的朋友,只剩下一群猫。

最终,罹患癌症的他拒绝我们再次进入他的生活。

此时,我们才真正明白,离开了那个工人当家作主的时代,这位天真的老人,生活在怎样的一种寂寞之中。

这是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人物,他的故事或许不算引人入胜,但老人充满戏剧性的小天真之中蕴含着的那种寂寞和无奈,让我们感触很多。


DVD (Mandarin) / 2011 / () / 21 minutes

>>> Add Cart <<<


见证: 寅年记忆

2010年是农历寅年,民间俗称虎年。60年一个甲子、60年一个轮回的干支计时是中国特有的计时系统。《见证 影像志》栏目以此为轴,预计用12年时间,用影像回顾近代历史上一个完整的甲子。 本片突破了以往文献纪录片的概念和模式,叙事口吻更不像教科书和文献资料那般庄严而宏大,小人物的命运代替大事件成为历史舞台的前景,大量人物故事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迁。我们历史上的每一年都有其不变的唱腔韵律,《寅年记忆》用其特殊生动而感性的方式成为历史的回响。该片运用大量的胶片资料和历史影像,让我们在教科书和文献资料的夹缝中看到历史另一张鲜活的面容。

3 DVDs (Mandarin) / 2010 / () /

>>> Add Cart <<<


人与社会: 岁月如歌

《誓约》 东北姑娘王亚文和上海知青刘行军的相恋,因为命运的安排插肩而过。十八年後,当王亚文和刘行军再次走到一起时,却遭遇病魔,他们携手度过困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凤》 到北大荒插队的知青戴剑馘,和当地姑娘小凤相识,因为家人阻拦两人交往,导致小凤精神失常,闻讯以後的戴剑馘执意娶小凤为妻,并守护她一生,小凤在爱情的感化下终於恢复健康。

《父亲》 北京知青郭文魁22岁那年自愿报名,瞒着家人到北大荒艰苦的生活条件中锻炼自己,每每遇到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时,父亲的书信成为她走向人生成功的精神支柱。

《琴恋》 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北大荒插队的知青刘三锁,和小提琴结下不解之缘,伴随而来的是爱情和命运的转变,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刘三锁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生梦想的追求。


2 DVDs (Mandarin) / 2009 / () /

>>> Add Cart <<<


见证·影像志: 现象198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启了把“人”字大写的时代,它释放了国家的生产力和民间的能量,使中国人在这十年中第一次开始有了真正属於他们自己的生活。

八十年代其实也是一个冲突的年代。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个人与体制、主流与禁忌……所有这些矛盾的组合,把八十年代变成了一个激烈的战场和疯长的草原,铸造成前所未有的不断突破禁区的时代。

在八十年代这样一个大时代里,贯穿所有冲突的一条主线,无疑是对於自我个体价值的确认。

於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出现了,风云人物层出不穷。他们或者成为大力弘扬的英雄模范,或者成为时代偶像。 本片将打捞八十年代的各个“现象”,梳理那些记忆的碎片,为您用影像重构那个特殊年代的共同记忆。


(1)梦回红楼
(2)漂过母亲河
(3)如果青春可以重来
(4)青春背影
(5)壁画背後
(6)风起张蔷
(7)我的《父亲》
(8)傻子瓜子
(9)回乡之路
(10)返城


3 DVDs (Mandarin) / 2007 / () /

>>> Add Cart <<<


见证: 背影

十二集系列纪录片《背影》选择三峡库区唯一全淹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奉节为拍摄地,历时3年拍摄而成,真实记录了奉节内迁移民从老城迁往新城的过程,以及其间人们外部利益、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由於充满悬念和争夺,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

关於三峡,关於移民,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 不过,让镜头静静记录一个地点长达三年之久,让一个纪录片导演从梦想到狂想再到梦想,纪录片《背影》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力量:在三峡二期蓄水完成的今天,那烟水浩淼之下的奉节古城,正於旧日的影像里散发着迷人的日常气息。这些如今已是“过去时”的,在纪录片《背影》里,它们是永远的“现在时”。那些极度真实的生活冲突与利益纷争,如此充满悬念,又如此赤裸,让我们如同是面对镜子中的自己。

《背影》长期跟踪了三户老城的居民,三家经营门店的老城商店,一名新城商户及几位移民干部,力图凸现大移民的背景之下个小人物的命运变迁。片中依门牌号的方式,依次讲述了7个小院子的故事,片中如同给了我们一张奉节的里巷地图,我们顺着这个脉络,去探询每一家人在移民搬迁时候曾经经历的喜怒哀乐。在这些最底层的寻常百姓家,搬迁如同一次考验,又如同一次征战,他们的收获和失落,就是生活底层的滋味。


3 DVDs (Mandarin) / 2004 / () /

>>> Add Cart <<<


见证: 申年记忆

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民间俗称猴年。《申年记忆》是《见证?影像志》栏目投资制作的大型系列片《甲子》第一部,《甲子》系列共计12部,每年年初推出,将纪录整整一个甲子60年的风貌。 “西元X年X月X日,……”这是我们惯常的回述历史的座标,它的口吻富於宏大与冷峻的世界风范;而在民间艺人的那里,他们通常先呷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开口道:“话说万历XX年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气,让我们拥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对老百姓而言,评书,章回小说,武侠演义,那里存在着另一种逻辑,那是民间生息的逻辑,好似中国人独有的甲子轮回意识,好似桃花源里的鸡犬相闻,气息里分明天然与我们亲。《申年记忆》选择从1944年开始的5个申年(分别是1944、1956、1968、1980、1992)进行回述,掀开了“甲子盘点”之序幕。大事小情,甲子图景,旧日的影像遗存牵引我们去复原一幅幅记忆里的市井图。

DVD (Mandarin) / 2004 / () /

>>> Add Cart <<<


见证: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城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它意味着高楼大厦、民工潮、金钱与风险、期望与幻灭。城市是传统尚未癒合的坟墓,是朝拜者的绝望之途,有人把它描绘为“人类欲望和意志搏斗的战场”。

作家,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文学中,城市与其说是一个地点,不如说是一种隐喻。作家带着特有的审判精神解读自己所栖居的城市,他们笔下浓缩的城市经验,为这个社会提供了最典型、最有力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源於一种疏远感,一种流亡者的心境。

上个世纪中叶,“作家电影”的出现曾经开启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先声。秉承“作家电影”的精神,CCTV-1《见证》栏目开创性地提出了“作家纪录片”的概念,投资拍摄十七集纪录片《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本片以作家为主述人、以城市为叙述物件,采用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展现作家的城市故事。本片强调个人色彩,强调将城市经验和观察转向内心深处,观察与回忆结合、体验与想像交织、反思与批判融合将是其主要叙述方式。

《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拍摄历时一年,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约请刘心武、张贤亮、李杭育、方方、孙甘露、阿成、何立伟、李宽定、邓刚、邓贤等十位着名作家加盟,集中展示了他们眼中的北京、银川、杭州、武汉、上海、哈尔滨、长沙、贵阳、大连、成都等十座城市的个性化风情。他们用自己的回忆折射城市的历史,用自己的经历编织城市的变迁,透过作家的独特视角,观众也将看到别样的城市风景。

抚摸北京(上、下)(刘心武和北京)
我与城市(上、下)(邓刚和大连)
行云流水的武汉(上、下)(方方和武汉)
贵阳,我不只是见证(上、下)(李宽定和贵阳)
乐土之邦(上、下)(邓贤和成都)
柳风桂雨下 (李杭育和杭州)

奖项
~ 曾获得纪学会2002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系列片类)、最佳编导奖、摄影奖。
~ 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纪录片奖提名
~ 《新周刊》2002年度中国电视节目最佳创意奖、最佳纪录片奖


3 DVDs (Mandarin) / 2004 / () /

>>> Add Cart <<<

***Price on web-site may not be current and is subject to modification by quotation***